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9/16页)

规矩,毕竟武夫,从来就不是什么山上人。而练气士是,练气士当中的剑修,自然更是。还有就是陈平安也想酣畅淋漓跟人打一架,这一点,还是在夜宿灵官庙时,那位阴物魏将军带给他的灵感。
  这石毫国境内,哪里就比书简湖的钩心斗角差了?
  陈平安沙哑着声音道:“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至少离开百余里后,再找个隐蔽的栖身之地,能够躲避风雪就行了。”
  三骑继续赶路。
  陈平安不得不在棉袍之外,直接罩上那件法袍金醴,遮掩自身的惨淡光景。
  此时,许茂早已远去,但是这位准备投奔大骊铁骑的石毫国武将,骤然停马,沉声道:“曾先生?”
  那位中年“剑客”果真从远处风雪中走出,来到许茂身边,笑道:“许将军,你可以将祖上传下的那柄长槊,还我了。相信你许氏口耳相传的祖训当中,藏着一句你这么些年百思不得其解的言语。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跟你借一匹马,你便可以继续留着这柄篆刻有‘风雪’二字的长槊,将来某天,即便不是我亲自来取,也自会有人找那个大骊巡狩使许茂,如何?”
  许茂点点头,眼神炙热,决然道:“可以!”
  “曾先生”牵了一匹马,渐行渐远。
  这个身份、长剑、名字、背景,似乎什么都是假的男人,牵马而走,似有所感,微微笑道:“心亦无所迫,身亦无所拘。何为肠中气,郁郁不得舒?”
  他转头望向陈平安那个方向,遗憾道:“可惜名额有限,与你做不得买卖,委实可惜。可惜啊,不然多半会是一笔好买卖,怎么都比挣了一个大骊巡狩使强一些吧。”
  三骑的速度,时快时慢。都得看陈平安的伤势而定。
  不过在马笃宜眼中,虽然这位陈先生受伤不轻,可心境上,似乎没什么变化。
  陈平安突然问道:“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这句话,听过吗?”
  马笃宜点头道:“听过。”
  陈平安“嗯”了一声:“果然学识渊博,没辜负这么个好名字。”
  马笃宜忍着笑意,道:“刚刚听过。”
  陈平安愣了一下,笑道:“这个笑话,跟这风雪似的。”
  马笃宜有些疑惑,她开始往深处琢磨这句话。
  曾掖闷闷开口道:“陈先生应该是说,马姑娘你的笑话比较寒风凛冽。”
  马笃宜一脸怀疑地望向陈平安。
  陈平安呵呵笑道:“曾掖的话,你也信?”
  马笃宜想了一想,也对,便狠狠瞪了一眼曾掖。
  曾掖有些哀怨。
  马笃宜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开口说话。
  陈平安问道:“是想问要不要收拢那些骑卒的魂魄?”
  马笃宜有些心虚,嚅嗫道:“我倒是觉得完全没必要,但是……”
  陈平安笑道:“但是觉得我这个人脑子拎不清,总是喜欢做些绕来绕去的怪事,对吧?”
  有些话说得出口,就意味着没有压在心头,这是好事情。
  马笃宜心情大好,便有了些笑容。
  陈平安说道:“其实只要拎住了线头线尾,哪怕暂时是一团乱麻的处境,都不用怕,慢慢来就是了。”
  马笃宜喜欢较劲的脾气又来了,问道:“那陈先生还说咱们速速纵马远去百余里?怎么就不慢慢来了?”
  陈平安倒出一粒水殿秘藏丹药,喝了口酒,一起咽下,颇为无奈,也没反驳什么。
  马笃宜自顾自笑了起来。
  曾掖摇摇头,女人,唉。
  三骑纵马风雪中。
  风雪险阻,三骑一路往石毫国腹地而去。
  不少兵家必争之地的高大城池,都已是满目疮痍的光景,反而是乡野地界,大多侥幸得以躲过兵灾。可是流民逃难四方,背井离乡,却又碰上了今年入冬后的接连三场大雪,各地官路旁,多是冻死的干瘦尸骨,青壮妇孺皆有。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走过不少郡县,往北越是临近石毫国中部,死人就越多。已经可以看到更多的兵马,有些是溃败南撤的石毫国散兵游勇,有些武卒铠甲崭新鲜亮,一眼看去,有模有样。
  曾掖会觉得那些赶赴北方战场的石毫国将士,说不定可以与大骊铁骑一战。但是陈平安却很清楚,一旦打仗,这些披挂着从各地武库当中新搬出的甲胄,手持尘封多年依旧如新器械的武卒,会死得很快,只有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从“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新卒,一步步变成“知道怎么活下去”的老卒。
  在藕花福地的光阴长河当中,陈平安亲眼见证过多场决定四国国运的惨烈战事。
  在浩然天下,陈平安也亲眼见识过大骊南境边军斥候的军容,见微知著,就会明白为何大骊边军有“垄上健儿”的称号,因为都是丘垄上的尸骨堆里,最后活下来的百战老卒。兴许大骊近百年以来,一个二十岁的年轻边卒,打过的仗,见过的死人,比石毫国这边四五十岁的实权武将还要多。
  陈平安其实想得更远一些。
  石毫国作为朱荧王朝藩属之一,不提黄鹤、韩靖灵之流,只说这个藩属国的绝大多数,就像那个死在自己手上的皇子韩靖信,都敢亲自搏杀拥有两名随军修士的大骊斥候,阴物魏将军出身的北境边军,更是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