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10/16页)

军覆没,石毫国皇帝仍是竭力从各处边关抽调兵马,死死堵在大骊南下的道路上,如今京城被困,依旧是死守到底的架势。
  为什么石毫国愿意如此行事,不惜拿那么多的性命去当拦路石,也要稍稍阻滞苏高山的大骊铁骑?
  文人在书上说,冬宜密雪,有玉碎声。
  陈平安举目远望,路也雪,山也雪,就像老天爷往人间压了一副重担子。
  陈平安叹息一声,只是一想到那夜灵官庙内的铁甲铮铮,又稍稍释然。
  这一路北行,马笃宜还好,当过谱牒仙师,也当过正儿八经的书简湖野修,悲恸自然难免,可是不至于太过震惊,但见多了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日复一日,就连一开始会经常默默流泪的曾掖,都有些麻木了。
  在此期间,曾掖一次次被男子阴物附身,有些完成了遗愿,有些唯有遗憾,故国故乡,早已物是人非。
  而寄居在狐皮美人符纸的女子阴物,一位位离开人间,比如苏心斋。又会有新的女子阴物不断凭借符纸,行走人间,一张张符纸就像一座座客栈,一座座渡口,来来去去,有悲喜交加的重逢,有阴阳相隔的告别,按照她们自己的选择,言语之间,有真相,有隐瞒。
  马笃宜心善,曾掖纯朴,无论人鬼,都不像是真正的书简湖修士,所以当途经一座郡城,陈平安说要出钱找当地人帮忙开设粥铺和药铺,做完这件事情,他们再继续动身的时候,马笃宜和曾掖都尤为开心。
  这天陈平安带着马笃宜和曾掖,一起登门拜访郡守官邸。陈平安便取出了那块青峡岛供奉玉牌,悬挂在刀剑错的另外一侧腰间,马笃宜头戴帷帽,遮掩容颜,还很多余地穿上了件厚实棉衣,就连狐皮美人的婀娜身段都一并遮掩了。
  畅通无阻。
  本地郡守是位几乎看不见眼睛的肥胖老人,在官场上,喜欢见人就笑,一笑起来,就更见不着眼睛了。
  这一年来郡守的日子过得半点不安生,兵荒马乱的,除了向距离郡城最近的一座仙家洞府,重金聘请了位仙师下山护卫,病急乱投医之下,还拉拢了两位来路不明的修道之人,说难听点,就是以前不太瞧得上眼的下五境山泽野修,那位同样是下五境的谱牒仙师,一气之下,差点直接返回山上,郡守好说歹说,又将每月俸禄加了三枚雪花钱,这才好不容易留住那位不愿与野修为伍的山上神仙。郡守正肉疼且心疼,陈平安一登门,郡守立即就觉得每月三枚雪花钱的额外开销,物有所值,因为这位谱牒仙师,不愧是野修没法比的真正神仙,一上手,就是“很开门”的宝贝物件,绝对是那行家所谓的一眼货。郡守辨认出了那块比天大的青峡岛头等供奉玉牌,于是战战兢兢,差点没给这位来自书简湖的年轻神仙跪地磕头。
  接下来,这位自称姓陈的供奉老爷,说要在郡城内开设粥铺和药铺,救济百姓,钱他来掏,但是麻烦官府这边出人出力,钱也还是要算的。当时马笃宜和曾掖,都见到了老郡守的那双眼睛,瞪得圆圆的,真不算小,应该是觉得匪夷所思。老郡守身边那位之前请的谱牒仙师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出身书简湖里的大善人,可不就是大妖开辟府邸自称仙师差不多吗?
  倒是两位看似恭敬怯懦的山泽野修,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此后更是让所有人都觉得怪上加怪,姓陈的年轻供奉让老郡守请来了官署内精于户籍赋税、商贾术数的一拨官员胥吏,大伙儿一起坐下来,开始仔细商议细节,如今市井米价、药价如何,官府粮仓储存数目,本地寒苦百姓与流民的大致人数,粥铺和药铺的选址,郡城衙门这边能够抽调、派遣出多少不会耽误公务的闲余人手,诸如此类,一个个环节都仔细推敲过去,让那拨衙署老油子一个个如临大敌。
  议事完毕,官员胥吏纷纷四散出去,郡守官署这边当晚就开工忙碌起来。
  陈平安三位就住在衙署后院,当时马笃宜和曾掖都还留在陈平安屋内,难得闲聊。
  因为迟钝如曾掖,有些想不明白,陈先生分明已经在一步步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了,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和不圆满,也会有一次次的无功而返,哪怕是一些小的遗愿无法达成,可终究还是有不少现身石毫国的阴物鬼魅都跟苏姑娘那样,走得不那么遗憾了。照理说,陈先生的心境,应该是越来越轻松才对。
  可是并非如此。
  所以曾掖和马笃宜就会在不打搅陈先生想事情的前提下,陪着坐坐,多是曾掖与马笃宜攀扯瞎聊,陈先生倒也从不会觉得厌烦,就是不太爱说话。可是偶尔听到他们两个在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上争吵,或是纯粹打发光阴的胡说八道,陈先生会笑一笑。曾掖、马笃宜经常会莫名其妙,觉得各自说了好笑的言语,陈先生没什么反应,怎么一些个半点不好笑的言语,反而笑了?
  深夜时分,两位山泽野修偷偷找上门,半点不怕那个姓陈的“青峡岛头等供奉”,与白天的顺从敬慎,截然相反。其中一位野修,食指拇指搓着,笑着询问陈平安是不是应该给些封口费,至于“陈供奉”到底是图谋这座郡城什么,是人是钱还是法宝灵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