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14/16页)
穿崭新官服的老儒士,哈哈大笑。 狐皮美人阴物神色黯然,似乎有些认不得那位昔年青梅竹马的书生了,可能是不再年轻的缘故吧。 离开府邸后,狐皮美人阴物与陈平安一起走在寂静的街道上。 陈平安突然说道:“那个孩子,像他爹多一些,你觉得呢?” 女子“嗯”了一声,蓦然开心起来,笑道:“好像是啊!” 离开了那座大骊铁骑根本瞧不上眼的小郡城之后,三骑继续往北。 在一座小县城内,需要停马购买杂物,陈平安走过一间较大的金银铺子,犹豫了一下,仍是转身,步入其中。 铺子里有两位老人、两位少年,都是店里伙计,各自忙碌。 陈平安掏出一枚石毫国官印金锭,折算换成官银和一堆铜钱。 两个老师父都没插手,让各自带出来的年轻徒弟忙活。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市井坊间,养儿子还会巴望着将来能够养老送终,师父带徒弟,当然也想带出手脚伶俐、能帮上忙的出息弟子。两个差不多岁数的少年,一个嘴拙木讷,跟曾掖差不多;一个眉眼灵气,陈平安刚跨入门槛,聪慧少年就将这位客人从头到脚,来来回回打量了两遍。 陈平安给了金锭,按照如今的石毫国行情,取了稍稍溢价的官银和铜钱。交谈之时,陈平安先说了朱荧王朝的官话,两位少年有些蒙,陈平安再以一样生疏的石毫国官话开口,这才得以顺利交易。陈平安就此离开铺子。 店铺内,在那位棉袍男子离开铺子后。 木讷少年依旧沉浸在给店铺挣了一笔钱的喜悦当中,然后被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踹了一脚,顺着后者的视线,木讷少年才发现两位几乎时时刻刻都要拌嘴吵架的师父,破天荒坐在了一起,认认真真商量起了事情。 陈平安回到马笃宜和曾掖身边后,马笃宜笑问道:“小小县城,这么点大的铺子,结果就有两个练气士?” 陈平安点头道:“应该是在挑选弟子,各自看中了一位少年。” 马笃宜撇嘴道:“两个撑死了洞府境的老修士,能找到多好的苗子?” 陈平安笑道:“这种话我来说还差不多吧?” 马笃宜冷哼一声。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两位老者,一位应该是观海境修士,一位甚至可能是龙门境修士。只不过两位老人早早察觉到了你,所以很快就隐藏了气机,故意让你误以为是洞府境。至于为何没有干脆假装成市井老人,应该是觉得在这种灵气稀薄的偏远小地方,两位洞府境修士,足够震慑我们这些过江龙了,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所以说,都是老江湖了。” 马笃宜眼睛一亮,道:“陈先生,万一人家偏偏认为咱们是冲着他们去的呢?比如要挖他们的墙脚。陈先生,我觉得你走入店铺,本身就不妥当。” 陈平安笑道:“所以我们这些外乡人,买完了杂物,就立即动身赶路。还有,事先说好,咱们离开县城城门的时候,记得谁都不要左右张望,只管埋头赶路,省得他们疑神疑鬼。” 马笃宜有些疑惑,因为她还是不懂为何陈平安要走入那间铺子,这不是账房先生的一贯行事风格。 陈平安让曾掖去一间铺子独自购买物件,自己和马笃宜牵马停在外边街道,轻声解释道:“如果两个老人,不是为了收取入室弟子呢?也许非但不是什么谱牒仙师,甚至还是山泽野修当中的邪门歪道呢?所以我就去铺子里边,多看了两眼。不像是什么心怀叵测的邪修鬼修,至于再多的,我既然看不出来,就不会管了。” 马笃宜叹了口气,眼眸含笑,抱怨道:“陈先生,每天琢磨这么多事情,你自己烦不烦啊,我可是听一听,都觉得烦了。” 陈平安笑道:“想这些,不会烦。可是一想到你每天死皮赖脸不肯回符纸当中,我每天都要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多花了几枚雪花钱,会烦。” 马笃宜羞恼道:“真没劲!” 陈平安双手笼袖,笑而不言。 等到曾掖买完了零碎物件,陈平安才告诉他们一件小小趣事,说店铺那边,那位道行更高的龙门境修士,挑中了木讷少年,观海境修士,却选了那个聪慧少年。 不过这些外人眼中的小事,可能对那两个暂时还懵懂无知的少年而言,等到将来真正踏足修行,才会明白,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就像当初三骑与许茂分道扬镳后,有个偶然路过的少年樵夫,不小心给绊了一跤,结果刨开一看,雪地下边的画面,把少年吓了个半死。兴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苦日子就快要熬不下去的少年一咬牙,壮着胆子,将那块雪地刨了个底朝天。 战战兢兢离去之时,少年身上多了一块散发暖意的玉佩。 那块韩靖信当成手把件的心爱玉佩,一面篆刻有“云霞山”三个古篆,一面篆刻有云霞山的一段道诀诗歌。 大道之上,福祸难测,一饮一啄,云泥之别。 之后陈平安三骑继续赶路。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在一处相对僻静的道路上,陈平安突然翻身下马,走出道路,走向十数步外,在一处血腥味极其浓郁的雪地里,一挥袖子,积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