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巧了,我也是剑客 (第12/16页)
们砸下去的银子,最少最少有三成,被衙署那帮官场油子们装入了自己腰包,我都看得真切,陈先生你怎么会看不出,为什么不骂一骂那个老郡守?” 陈平安只是说了一句“这样啊”。 马笃宜都快气死了。 曾掖更是一脸震惊。少年是真不知情,他哪里能够看穿这些官场的弯弯绕绕。 马笃宜见那个账房先生没了下文,实在是愈发愤懑:“陈先生!你再这样,下次我可不帮忙了!就让曾掖这个傻小子自己忙活去,看他会不会给你帮倒忙!” 陈平安想了想,算是给了马笃宜一个不是解释的解释,缓缓道:“既然是在做好事,事情大致做成了,不够圆满而已,就不要过多苛求了。贪墨三成的银子,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其实我的底线,还要更低一些,经办此事的官吏,中饱私囊,偷走四成,都可以接受。三成也好,四成也罢,就当是他们做好事的回报了。” 马笃宜怎么都没想到是这么个答案,想要生气,又生气不起来,就干脆不说话了。 陈平安笑道:“如果觉得心里不痛快,只要你愿意帮曾掖,我的底线,可以从四成变成两成,怎么样?” 马笃宜这才心满意足,开始策马稍稍凑近曾掖那边,她与榆木疙瘩的少年,耐心解释一桩桩心得,一个个诀窍。 陈平安突然微微放缓马蹄速度,从袖中掏出一只长条小木匣,篆文古朴,是粒粟岛谭元仪赠送的一件小物件,颇为稀罕,算是作为三人结盟的一份心意。是一件品相不俗的小剑冢,仅仅一指长度,极为袖珍小巧,便于随身携带,用以装载传讯飞剑,只是,规矩死板不如大型剑房那么灵活万变,并且一次只能收发各一把传信飞剑,温养飞剑的灵气损耗,要远远超出剑房,可哪怕如此,陈平安只要愿意,绝对可以轻易转手卖出一枚谷雨钱,所以陈平安当然不会拒绝谭元仪的这份好意。 打开一直在微微颤动的小木匣,陈平安收取了一把来自青峡岛的传讯飞剑,密信上说宫柳岛刘老成得知陈平安已经身在石毫国后,就捎话给了青峡岛,就一句话,“回头来我宫柳岛细谈价钱”。 陈平安攥紧一枚雪花钱,灵气如水滴滴入木匣其中的一条剑槽,再按下木匣一处巧妙机关,那把青峡岛飞剑掠出木匣剑槽,一闪而逝,返回书简湖。 曾掖看得目不转睛。当年在茅月岛那座简陋剑房,他还打过杂,可是这种只闻其名、未见其物的小剑冢,还是第一次目睹,真是妙不可言。 马笃宜一样好不到哪里去。 陈平安收起木匣入袖,呵手吐气。 飞剑传来的是个很大的好消息。 如他自己对曾掖所说,世间万事难,万事又有开头难,第一步跨不跨得出去,站不站得稳当,至关重要。 陈平安与本该是仇人的刘志茂和无缘无故的粒粟岛大骊谍子谭元仪,三者结盟,又跑去宫柳岛,亲身涉险,跟刘老成打交道,以及借着此次前来石毫国各地“一一补错”的机会,更多了解石毫国的国势,自然是有所求。 陈平安当初在青峡岛山门附近的屋内,与顾璨娘亲有过一次对话,只是妇人那会儿也未必听得进去,许多陈平安看似轻描淡写说出口的话语,她多半不会深思,甚至说不定都不会当真。她的心性其实并不复杂,在突然变天了的书简湖,希望陈平安能够念旧情,为他们娘俩保个平安,别辜负了“平安”这么个名字。 其中有几句话,就涉及“将来的书简湖,可能会不一样”。 妇人未必深究。陈平安却早已在做。 陈平安要步步为营,应了刘老成在渡船上说的那两句半真半假玩笑话:“无所不用其极”,“好大的野心”。 因为刘老成已经察觉到端倪,猜出陈平安想要真正从根子上改变书简湖的规矩。 假物借势,尽力而为。 陈平安先不去谈人之善恶,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将所有人当成棋子,尽可能画出属于自己的更大一块棋形,由棋子到棋形,再到棋势。 他希望在未来书简湖的大规矩之中,自己最少可以参与其中,去制定规矩。 所以刘老成当时询问陈平安,是不是跟骊珠洞天的齐先生学的棋。 即是此理。 双方言语之间,其实一直是在较劲拔河。 其中的暗流涌动,钩心斗角,正如在棋盘之上,寻找对方的勺子,下无理手,下神仙手,都是各自的讲究。 面对宫柳岛上五境修士刘老成,甚至是面对元婴刘志茂,陈平安其实是靠拳头说话。一旦越界,误入大道之争,阻拦其中任何一人的道路,都无异于自寻死路,既然境界如此悬殊,别说是嘴上讲理不管用,所谓的拳头讲理更是找死,陈平安又有所求,怎么办?那就只能在“修心”一事上下死功夫,小心翼翼揣测所有无形中的潜在棋子的分量,他们各自的诉求、底线、秉性和规矩。 如果可能的话,逃难到书简湖的皇子韩靖灵,边军大将之子黄鹤,甚至是裹挟大势在一身的大骊武将苏高山,陈平安都要尝试着与他们做一做买卖。 难就难在,比起为了求一个心安的种种补错,这局为了那些阴物鬼魅完成各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