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44章 故人来送剑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 故人来送剑去 (第14/14页)

,仆役丫鬟众多,祖祖辈辈都是李氏的体己人。而且李氏历代当家人对于下人从来都是体恤有加,先前朱河朱鹿这对父女就是一个例子,以至于有府上老人打趣朱鹿是丫鬟身子小姐命。
  家主李虹是万事不上心的人,喜欢收藏瓷片和读书注疏,除了偶尔跟长子李希圣聊天,不太露面。李虹的妻子,也就是李希圣三兄妹的母亲,作为当家主妇,算不得如何好说话,但是赏罚分明,在家族内极有威信,已经是十境修士的李氏老祖对这个持家有道的儿媳妇也从不拿捏架子。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但识得字,因为需要查账。
  李家有个传承已久的习俗,就是逢年过节,蒙童岁数的孩子要死记硬背带某个字的成语或俗语,若是长辈们问起,孩子们能够顺畅地回答出来,就可以拿到一封喜钱。去年除夕是“嘉”字,今年元宵则是“桃”字。
  李夫人在这天让贴身丫鬟拿着一摞喜钱,路上遇见了“守株待兔”的孩子便会开口笑问,然后孩子们就会说出早就准备好的答案。一声声稚气的回答清脆悦耳,李夫人微笑不已。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如“桃之夭夭”“桃腮杏脸”等,都是非常美好的说法。哪怕有孩子脱口而出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凡桃俗李”,李夫人也没生气,一样笑着给出喜钱。只是当她听到“投桃报李”的时候,笑容似乎有些牵强;等听到“李代桃僵”后,又变得满脸怒气,吓得说话的孩子不知所措。她语气生硬地询问孩子的姓氏,得知姓陈后便转身离去。临走前,虽然还是让丫鬟给了孩子喜钱,可众人都看见了她冷若冰霜的神色,这在以前并不常见。
  李家上下都知道李虹最偏爱幼女李宝瓶,而李夫人更亲近次子李宝箴。自从李宝箴离家远游京城后,她就经常寄去家书,询问儿子何时归家。每当李宝箴在书信中说起京城趣事,李夫人拿着书信就会笑出声,只是等放下书信后,就又会惆怅忧心,生怕儿子在京城那么个大地方受委屈。她将一封封家书整整齐齐地叠放在红漆小匣内,李虹为此还调侃:“就宝箴那么聪明的孩子,哪怕出门在外,也是万万吃不了亏的,你该担心别人才对。”
  李希圣从学塾返回,发现爷爷站在自己院中的小水池旁,像是等了好一会儿,连忙快步走去。
  李老太爷率先走向屋内:“去你书房说。”
  到了布置素洁的“结庐”小书斋,李老太爷示意李希圣一同坐下说话,笑道:“宝箴性子太跳脱,离开家乡那么远,又是小儿子,你娘亲担心他是人之常情,你别觉得她偏心,为此伤感。”
  李希圣微笑道:“当然不会。”
  李老太爷缓缓道:“那谢实点名要三个人,其中有你,我并不奇怪。你爹不晓得你的天赋,那是他眼瞎,我甚至觉得你半点不比那个神诰宗贺小凉差。一洲道统的玉女怎么了,了不起啊?我孙子也就是没有宗门栽培,否则说不定你就是金童了,到时候结成神仙眷侣,呵呵,这倒是不错……”说到最后,他自己倒乐和了起来。
  李希圣有些无奈,爷爷这喜欢跟人较劲的脾气是改不掉了。当初为了成为骊珠洞天四姓十族当中第一位十境修士,他执意冒险破境,谁劝都没用。若非李希圣偷偷给爷爷算出了一个上中卦,他还真不敢就由着爷爷一头撞进去,闭生死关。
  李老太爷冷笑道:“至于马苦玄那个小子,真不是我背后说人坏话,他家本来就是一窝子贼坯坏种,哼,我可不觉得他有大出息。上善若水,至刚易折,自古而然。半点不懂得藏拙,锋芒毕露,一年破三境咋了,有本事到了观海境后再来一次连破三境!”
  李希圣沉默不语。
  李老太爷突然问道:“你怎么把那支‘风雪小锥’和那些符纸一并送给陈平安了?倒是留一半给自己啊!你信不信,那小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纸笔的金贵?”
  李希圣笑道:“看来爷爷其实还不算心疼宝瓶。”
  李老太爷吃瘪,恼羞成怒道:“谁说的?!我不心疼小瓶子谁心疼?行了,送了就送了,我不过就是随口一提,你看我会让你把东西要回来吗?”
  李希圣会心一笑。
  李老太爷瞅见了孙子的笑意,伸出手指凌空点了两下:“传家宝说送就送,爷爷不拦着,也不会逼着你反悔,但是不耽误我骂你一句败家子。”他将双手放在椅把手上,有些疲惫,“爷爷就这么点本事,当初拼了老命不要也才惊险万分地跻身十境,上五境根本不用奢望。希圣,以后爷爷就没办法为你做什么了。”
  李希圣赶紧站起身,轻声道:“爷爷,别这么想,您已经做得不能再好了。”
  李老太爷站起身,绕过桌子,帮他正了正衣襟:“不管是不是去北俱芦洲,不管以后是不是会弃儒从道,你都是爷爷的好孙子。天底下做人的道理讲不尽,可我相信我的孙子做人会很正,一直会!”
  李希圣有些眼睛发涩,使劲点了点头,后退两步,长拜到底,朗声道:“言传身教,诚心正意,我李家不输任何人!”
  李老太爷喃喃道:“你当然是,小瓶子也是。”
  唯独漏掉了一个公认最聪慧的李宝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