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44章 故人来送剑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故人来送剑去 (第10/14页)

一等的鲲船,鲲鱼的背脊之大可以媲美一座大骊郡城,在包括墨家机关师在内的诸多流派练气士的精心打造之下,能够有山有水,有府邸高楼,有街道坊市……成千上万的练气士可以终年生活在上边而不会感到丝毫不方便。
  魏檗轻声笑道:“鲲鱼性情温驯,在经过练气士的专门训练之后,哪怕遭受攻击重创,也可以忍受煎熬而不扑腾,所以鲲船比起其他一些大型渡船相对平稳安全。一些个山岳龟、吞宝鲸也是渡船的上佳选择,只是一来数量稀少,二来还是会有一些自己的脾气,历史上不是没有山岳龟擅自潜入海底的惨剧。”
  陈平安张大的嘴巴一直就没合拢。鲲鱼背脊之上不仅平坦宽阔,竟然还有一圈围栏,一栋栋高楼比邻而建。而这艘几乎占据大半山头渡口的鲲船并未贴在地面上,而是离地数丈悬停空中,鱼鳍微微晃动就扇起一阵阵山风,尘土飞扬。好在渡口登船的高台刚好位于鱼鳍之间,并无异样,自然不至于被一阵大风给吹到山脚去。
  在鲲船彻底悬停稳当之后,从围栏缺口处落下一架宽如桃叶巷街道的阶梯,阶梯底部刚好嵌入高台的一处凹陷机关中,使得这架挂空的阶梯给人稳如磐石的良好感觉。阶梯上走下一拨人,为首的锦衣老人跟梧桐山渡口的主事人一番交谈之后,便对魏檗一行人用纯正的东宝瓶洲雅言笑道:“诸位,你们登船之后,牛角山包袱斋的货物往来会在鲲船那边的两架阶梯上进行,耗费半个时辰。若是稍有延误,无法准时发船,我们打醮山作为北俱芦洲一个屹立千年的老字号门派,就会返还各位所有乘船开销。”
  说完这些,锦衣老人望向魏檗:“可是魏大山神?”
  魏檗笑眯眯道:“不敢当不敢当。”
  锦衣老人爽朗大笑,抱拳道:“鲲船一年一次往返三洲,只能提前恭贺魏大山神!下次若是无法准时登门庆祝,事后也定然会略备薄礼,还希望魏大山神别推辞啊。”
  魏檗双手笼袖,笑容浓郁:“不推辞不推辞,可如果发现礼物轻了,下次就来这边撒泼,要你们无法准时发船。”
  锦衣老人哈哈大笑:“轻不了!拜山头拜山头,这么大一座山头,岂能不当回事!退一万步说,门派若是出手小气了,老夫都会自己添补一番!”
  魏檗笑着点头:“这敢情好。”然后他拍了拍陈平安的肩头,“我最要好的朋友,叫陈平安,是我们这儿的土财主。他在南涧国下船,还望船主帮着照顾。他在这艘鲲船上的所有开销,全部记在我魏檗头上,下次我再跟你们结账。”
  锦衣老人大手一挥:“结什么账,包在我身上了。”
  魏檗笑眯眯道:“这么客气啊?”
  锦衣老人还是大笑。这番场景,羡煞旁人。
  陈平安跟随众人登船之前,在阶梯口转身对魏檗抱拳行礼,没有说什么。
  魏檗抱拳,微微弯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幕,落在远处跟人商议正经事务的锦衣老人眼中,就更加心中有数了。
  陈平安独自一人缓缓走在阶梯上,背负双剑,“降妖”“除魔”。腰悬养剑葫,“初一”“十五”待在其中。“十五”里头如今又装下了齐先生赠送的“静”字印和一对山水印,还有暂时帮着顾璨保管的《撼山谱》。文圣老秀才赠送的几本儒家典籍、李希圣赠送的符箓道书和竹管毛笔也在,毛笔上篆刻有“风雪小锥”和“下笔有神”。除了书和毛笔,还有李希圣托崔赐送来的大量空白符纸,大致分三种,数量最多的黄纸、绘有云篆的金色符纸,以及数量最少的泛黄书页似的符纸。当然,也少不了陆沉留下的那几张药方。至于一大摞东宝瓶洲各国疆域的舆图是魏檗转赠,作为陈平安以蛇胆石偿还药材钱的一点小添头。此外,数百枚玉质“铜钱”是陈平安用剩余的普通蛇胆石跟青衣小童兑换而来。这些山下市井绝对瞧不见的钱币是山上神仙做买卖用的,只不过当然没有金精铜钱那么价值连城,但老百姓所谓的真金白银在这些只会装在练气士钱囊中的玉币面前不值一提。其他零散物件诸如一些尚未刻字的小竹简、小刻刀,一袋子白米以及煮饭的瓶瓶罐罐,一大把鱼钩、一把新买的开山柴刀、换洗衣衫、两双新编草鞋等也都带上了。当然还有碎银子和金叶子。出门在外,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道理陈平安在第一趟远游大隋的时候就感触颇深。
  陈平安走到一半,又忍不住回头望去,一直站在原地的白衣山神笑着挥手。陈平安亦挥手作别,继续往上走去,只是摘下了朱红葫芦,默默喝了一口烈酒。
  草鞋少年无比希望下次重逢,故乡的朋友和山水都无恙,都平平安安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马无夜草不肥。理是这个理,可怜起早摸黑的陆沉,哪怕算命摊子开得比隔壁早,撤得比隔壁晚,仍是既没得吃,更不肥。因为如今小镇百姓更相信头顶鱼尾冠的老道人,觉得他才是真正的神仙,算得准不说,还不会一有机会就登门蹭吃蹭喝,而且无论前来求签之人是妙龄少女还是貌美妇人,老道人从来目不斜视,满身正气,更不会像某人,成天变着法子坑骗稚童的糕点吃食。
  做生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