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节 (第3/3页)
危楼舞剑,可此番又有些看呆了。 她刚出现在花圃入口时霍危楼便看见了,可他手上未停,直将这一段练完了方才收势,一转身见薄若幽目不转睛的望着他,唇角不由生出了笑意。 抬手抹了一把额角,手一甩便带出一串飞扬的汗珠,他大步流星的朝薄若幽走过去,整个人满面汗意,却无端更有种山呼海啸的威压,而越是走近,薄若幽越是觉得他好似发着光,莫名引她注视,一时连行礼都忘记了。 “拿着。”霍危楼丝毫不介怀,也不打趣,只是将自己的宝剑递了过来。 薄若幽呆呆的接过,却没想到长剑比她想象的要重许多,她手一滑,差点将剑摔去地上,霍危楼本已脱手,此刻不由将她手和剑一同握住,往上一抬,又蹙眉,“魂丢了?” 薄若幽忙费力的将剑抱住,这才觉出失礼,微微福了福,“侯爷——” 霍危楼唇角弯了弯,大步走在前,薄若幽在后面跟着,后知后觉有些面热,而从她的方向望去,暗纹繁复的墨色锦袍贴在他身上,越是衬出他肌理分明的猿背蜂腰,他并非壮硕之躯,只每一寸肌理都削薄的贴在骨骼之上,恰到好处的硬挺,蕴藏千钧之力。 薄若幽忍不住撇开了目光,而走在前的霍危楼已卸下身上腰带,等走到主院,连襟口都扯了开,待福公公从正院而出,一眼就看到霍危楼衣衫不整的模样,又见后面薄若幽费力的抱着他的长剑,轻呼一声便上得前来,“当心伤着自己。” 将长剑递给福公公,霍危楼人早已没影了,薄若幽动了动酸疼的手腕,一时想这样重的剑,霍危楼怎舞的那般行云流水的。 “幽幽啊,你这也太早了——” 福公公抱着剑入内,薄若幽跟着低声道:“若是来晚了,怕侯爷责问。” 福公公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又非侯爷正经下属,今日亦无需验尸,怎就怕他责问?” 薄若幽一笑未说什么,昨日见宁骁在霍危楼面前那般乖觉,她起初觉得诧异,如今却十分明白,因她也不想让霍危楼失望。 这心思早有,只是当初是因霍危楼对女子偏见甚重,甚至到了眼不见为净之地,她心底不服便颇为卖力,后到了洛州,因有所求,亦不敢轻慢,到了如今,除却本来办差就尽心之外,她依然不愿让霍危楼失望。 可惜她非男儿身,否则做霍危楼正经下属,随他建功立业,又何尝不是此生快事? 这念头一闪而过,薄若幽进了书房又去翻那堆书本,霍危楼昨夜说的极对,因她今日仔细翻了翻魏灵所临之帖,她真正下笔的帖子,皆是灵秀楷体,便有两夜行书,也是写的潦草,看得出魏灵自己也不满意,因此只写了两页便停笔了,若魏灵这般芳华之龄的少女,什么能让她心甘情愿的去研习自己毫不擅长之事? 福公公进来送热茶,薄若幽想起昨夜霍危楼看拓本之时所言便道:“侯爷自小行军在外,却似乎亦十分擅长书法,他的字亦是力透纸背的。” 福公公将茶盏放在案几上,听到这话竟然叹了口气,薄若幽便有些不解的望着他。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侯爷若不上战场,只消去科考上走一趟,多少也能中个状元。”福公公叹了口气,“侯爷幼时虽然习武,却也是和皇子们一同在国子监受夫子教导的,他八九岁上写的诗作骈文传入坊间,还有学子拓印传颂。” 薄若幽这下是真的惊讶了,“那侯爷……是更喜欢行军才去了战场?” 福公公摇头,“也不是,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侯爷只做他该做的。”见薄若幽不甚明白,福公公道:“傻丫头,朝堂之上,常见文臣口诛笔伐,可说话最硬气的却是掌兵的,且那时北方蛮族进犯,大周江山亦需要有人去守。” 福公公说着有些感叹,“侯爷虽是我看着长大的,却实在令人敬服,凭世子之尊,留在京城什么享乐荣华没有,说不要便不要了,在北境一守便是五年,好容易兵权在握,说不要也不要了,拿得起放得下,从不叫人操心,因此陛下如今这般信任他。” 薄若幽听的心底有些震颤,坊间传言多,可这些话从福公公口中道出,才是真的令人信服,霍危楼少年从军,那般小的年纪却愿意上战场吃苦,她还以为霍危楼是因喜欢行军打仗,可没想到年少的他也曾惊才艳艳过。 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侯爷只做他该做的。 此言听着简单,可人皆有七情六欲,若一人能摒弃欲念只做自己该做的,这需要何等强大的心志,又需要何等的自控? 薄若幽心底敬仰油然而生。 霍危楼走进书房之时已换了一袭衣袍,刚沐浴过墨发上还带着水汽,再加上出过汗,整个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薄若幽看到他,颇为殷勤的起身行礼。 霍危楼摆了摆手,“翻出什么来了?” 薄若幽略一沉吟,“民女发现二小姐不仅看书法,还看画作,若当真是她与人私见,那此人应当是极擅长这两样,二小姐入了凌霄诗社,想来也算才女一列,京城之中年轻士子颇多,且这些年盛行文册刊拓,会否与这些人有关?若对方同为世家子弟,似乎无需她这般瞒着众人才去相见。” “年轻的世家小姐,落魄的书生才子,倒是话本故事中常见的。”他看了薄若幽一眼,“你是不是近来看了什么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