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萦的古代生活_第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节 (第3/3页)

一颤一颤的,眉眼间俱是张扬的笑意。
  这少年正是肃王的嫡次子霄哥儿,生母便是肃王继妃苏氏。
  他跑出来一见齐嬷嬷,犹豫了下还是停了下来,乖乖唤了声:“嬷嬷!”
  齐嬷嬷忙躬身行了礼,才笑着问道:“哥儿这是做什么去,怎么跑的满头的大汗?”又四处瞧了瞧,道:“哥儿身边的人呢,怎么没人跟着你?”
  霄哥儿正要说话,他身后就有几个急促的脚步声追过来,正是他身边常跟着的小厮和丫头,还有一个是他同母姐姐真宁县主的贴身丫头。
  一见自家哥儿,一个年长些的小厮就喘息着粗气道:“小爷好歹等等奴才们……”
  齐嬷嬷见了这般情形,哪里还不知道缘由。定是县主又拉着霄哥儿念书,霄哥儿不耐烦才逃出来了。
  她对这情形见怪不怪,只笑着叮嘱了一句:“哥儿可别到处跑狠了,今儿个天热小心中了暑热要头疼的。”
  霄哥儿耐着性子点头应了,说了一句:“我去找祖母去。”然后颠着腿跑了。
  他身后的小厮丫头对着齐嬷嬷福了一礼,忙乌泱泱的追出去了。
  齐嬷嬷这才抬脚进了院门,正房门前守着的小丫头远远看见了,忙进去禀报。
  她进去时,苏氏正坐在罗汉榻上,一旁站着的正是许妈妈。
  苏氏的气色有些不好,但见了齐嬷嬷还是露出了个笑来,问其来意。
  齐嬷嬷笑着客套了两句,就将太妃的吩咐说了。苏氏一听,面色越发有些难看,嘴角的笑也挂不住了。勉强说了句“知道了”,就让齐嬷嬷出来了。
  齐嬷嬷想起今儿早上王爷从太妃处出来时铁青的脸色,心里对苏氏此时的表现就有些了然。也不在意她此时的态度,行了礼就退出来了。
  刚下廊下台阶,迎头就又遇见了被四五个丫头婆子簇拥着而来真宁县主。
  这位县主是王府里唯一的姑娘,小名唤作宁姐儿,今年也才十二三的年纪。却比小两岁的弟弟霄哥儿稳重多了。
  齐嬷嬷笑着福了个礼,道:“奴婢见过县主。”
  真宁县主虽年纪不大,却是极重规矩,直等齐嬷嬷行了个全礼,这才叫了起,道:“齐嬷嬷不必多礼。”又问:“嬷嬷来找母亲可是祖母有什么吩咐?”
  齐嬷嬷笑着道:“是后日宋府里的老太君过寿,太妃说要王妃同行呢。还说让县主与二爷也去呢。”
  真宁县主听了这话,微皱了皱眉,道:“不过是个前吏部尚书的家眷,怎么做个生辰连祖母也劳动了?”
  齐嬷嬷闻言,眼神闪了闪,道:“县主忘了,这位宋府的老太君可不是寻常的官眷,乃是圣上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而且她还与咱们家太妃自闺中就是密友。”
  是么?
  真宁县主自小对太妃是恭敬有余,亲密不足。因此还真不知道与宋府的关系。
  此时见齐嬷嬷这样说,她便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到时我便同祖母一起过去。”
  ………………………
  五月初八,天气晴朗,微风徐徐,天空中还飘着几朵淡淡的云。
  一大早,宋府里的主子仆妇就忙碌起来了。
  昨日老太太已经吩咐了,今日府里的姑娘小子都不必去学里。
  因此季萦出门时已有巳时了。她出了四知院,一路上遇到的丫头婆子们都步履匆匆,脸上却一片喜意。
  陈妈妈跟在季萦身后道:“今儿个是老太太的寿辰,一大早大太太就吩咐给全府的下人们赏钱。老太太院里的俱都多给了一个月的月钱。”
  季萦点头,知道这是府里的旧例。像老太太、太太们这样的长辈做生日,都是赏赐全府。她们这些小辈们过生辰,一般就是赏赐自己院里的人。
  今日的主角是老太太,又有大太太操持府务,其余两位太太在一旁协助。她这样的孙辈只等一会儿宾客上门后,打扮体面去给老太太磕头祝寿即可。
  因此她这会儿也不急,只慢悠悠的走在花照里的花园里。
  踏上一座竹做的小桥,远处花园里有新发的绿叶红花,晶莹的露珠三三两两的洒在芭蕉叶上,衬着园子中弥漫着的淡淡的绿色雾气,随风摇摆,缠缠绵绵。给这原本美丽的风景平添了几分轻盈和几分神秘。
  微微仰头,深呼吸一口清澈沁人的晨间空气,季萦瞬间只觉神清气爽起来。
  第39章 寿辰(1)    季萦在园子里逛荡了半……
  季萦在园子里逛荡了半天, 直到她身后的陈妈妈忖着时辰差不多了,才提醒她该去老太太处了。
  她启步到了花照里的门口处,正好碰上了从另一条路过来的大姑娘和五姑娘两人。彼此问候几句, 三人便一路结伴同行往荣寿堂去。
  大姑娘瞧见香芸手里捧着的乌木寿字纹匣子, 眸光闪了闪,笑道:“不知六妹妹今儿给祖母准备了什么样的寿礼?我还真是有些好奇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