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与儒交锋 (第2/2页)
连忙快走两步,躬身鞠了一躬,说宋处长好,学生陈大千。 听到我的话,原本笑容满面的宋处长,神色一肃,冷冷的看着我。 这场面让我心里一紧,什么情况?他儿子和女儿的误会不是已经解除了么?怎么这眼神好似十分不屑? “年轻人,你是儒教一脉么?为何自居学生?还是你拜我为师了?我怎么不记得什么时候教过你啊?” 听到宋建修的话,赵哥连忙上前,却被宋处拦了下来,示意这个事儿你不要管,然后转头依旧冷冷的看着我。 糟了!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原本我合计宋处出身儒教,应是非常重视礼仪,固尔将晚辈改成了学生,表示亲近和恭敬,结果反到弄巧成拙了! 我急的满头是汗,不知如何对答。 “哼!年纪轻轻,投机钻营,心性不稳重如何能够堪就大用?赵处长,这个年轻人不见也罢。”说罢一甩袖子,便要转身离去。 一听这话我就不爽了,合着你真当你是我老师啦?和和气气的尊重你,你还非得跟我摆一下架子,压根也没想跟你尿一个壶里啊! 看着跃跃欲动的金爷,我再一次挡在他身前,他要是放了炮可真就坏事儿了,情急之下,我大喊一句:“宋处,此言非也,学生早闻粘杆处儒教一脉的大名,以儒制世,乃为千古之典范。 学生扪心自问并未妄言,久闻儒教的浩然正气诀独步天下,心智所坚邪魔不侵,令学生心神向往,固尔乍见之喜,情不自禁。 而学生机缘巧合之际遇,意外所得天道之眼,能够镇压一切邪魔之物,但苦因无师请教而无法施展,空有宝山不得其用。 固心生妄念,才有了刚才的唐突之举。自诩为学生,一是敬仰儒教之典范,二则实有求教之心,望师点拨一二,可绝无阿谀奉承之心那!” 一番话下来,让宋建修和那个年轻人满脸通红,并不是因为我一番话情真意切感动了对方,而是我那句“以儒制世,乃为千古之典范。” 众所周知,儒家、儒学和儒教虽不可混为一谈,但儒之本意是我泱泱华夏大国千古流传而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但在现下社会,追求的是科学探索世界,依法治国、以法治国。对现在的世人来说“儒”却更像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寻,并不是说“儒”过时了或是被人抛弃了。 而是现行世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价值已经逐渐替代了道德变成世人追求的第一目标。 这一切,往好了说是民智已开,往坏了说就是道德沦丧,孰是孰非,大道理有大道理的说辞,实干家有实干家的感悟,怎能有一个对与错的结果?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儒”都而不再是制世的手段,或者说不再完全是以儒制世的手段。我不能片面的下定语,但起码从目前来说,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不变通,它是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 别的不说,光是君权天授这一条就不可能被现在的社会所接纳。 谁是君?谁是天?谁又授权于谁? 不变通,儒教的失势是必然的,这一点儒教自知却不做改变,陈腐的遁寻着老人们的传统,认为现在的世道,人心不古,世人抛弃了儒教,他们以恢复儒教辉煌为己任,以儒治世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可现实是残酷的,百年的努力,不但没有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反而不停的倒退。自从建国以来,枝叶茂盛、遍地开花的儒教,不断的被现实所击败,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儒教已经只能维持住处理特殊事务的粘杆处,这区区一偶之地了。 这个放在几百年前,儒教大家们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小小部门。 事实上,儒教的遭遇让各大宗脉都有些幸灾乐祸,从教义上来说,无论你是儒、是道、是佛、又或是西方的教廷,甚至是一些中小宗脉,只要不是邪教的歪理邪说,大家的本意都是导人向善,修身、修心、修道、修因果、修来世、修的是天地大道,只是在具体表现和细节上有所不同。 即便是千百年前特殊的政治原因,君主、皇帝们都喜好儒教,儒教中人占领着大片大片的重要职位,从而实现以儒治世。 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凭什么你儒教总是大言不惭的代表世间一切?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以儒治世”之说已经变成了政治家们暗地里的笑话,亦是鸿儒大家们心中永远的痛。